採訪外國偶像, 由於語言、習慣隔閡, 天時地利人和顯得更加重要, 雙方都需要各種包容與耐心, 因此, 翻譯人員在這之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, 除了讓彼此充分理解語意, 好的翻譯還能讓受訪者和訪問者在各自的底線內, 展開一場雙方盡興的攻防。
稱職的翻譯就像親密的另一半, 當你需要他的時候他適時出現, 不需要他的時候默默守護, 永遠把話語權全數交給你, 只告訴你情況不干涉你對錯。
訪問外國藝人時, 由於時間短暫, 雙方幾乎都是第一次見面(就算非首次見面, 外國藝人也通常不會記得你), 為了拉近距離, 訪題的鋪陳往往較多, 比如我們最常採取「先捧後問」的問法, 讚了對方的作品一輪後, 看個人功力巧妙轉到問題上, 盡量降低突兀感, 但若遇上會掐頭去尾的翻譯, 那可簡直是災難。 比如問劉仁娜「您演出的『鬼怪』相當受到觀眾喜歡呢!兩位男主角孔劉和李棟旭都來台灣辦過見面會, 什麼時候您也會來台灣舉辦見面會呢?」掐頭去尾的問法變成「你什麼時候會來台灣辦見面會」, 問話目的雖相同, 但鋪陳無非是為了捕捉與對方多一點的互動, 如此簡短制式的問答, 倒像成了填訪台問卷。
還有一種翻譯是記者最怕的, 就是由工作人員充當, 全球化時代, 業界雙聲道人士不少, 但會語言的人並非懂得溝通, 好幾年前, Super Junior的晟敏來台演出舞台劇「夏之雪」, 當時有一個媒體聯訪的時間, 記得聊到他如何保持身材, 他回答運動健身, 我追問做什麼運動、頻率如何, 翻譯連翻也不翻, 直接用中文對我們說:「運動不就是那些唄!」我不死心, 請翻譯把問題翻給晟敏聽, 無論他答與不答, 都得從他口中說出, 那才能寫在新聞上, 爭執了半天, 翻譯還是沒翻, 晟敏一臉尷尬, 不知道發生什麼事。
與上述情況類似的,
記者當然也有心目中的好翻譯排名, 最讓大家安心的莫過於連孔劉、朴寶劍、黃子佼都讚聲連連的李老師, 專業程度如同她每次現身時穿的黑色套裝, 一絲不苟, 卻又帶著溫度。 李老師的特色是幾乎完美複製說話者的口吻, 保留第一手的語調和態度, 彷彿她是說話者喉嚨裡內建的翻譯機。
李老師也很可愛, 每每遇到時, 訪問前她會說:「待會呢, 大家就乖一點啦, 不要為難老師我喔!」話是這麼說, 李老師還是會衡量出適當的彈性空間, 合理範圍內她會幫我們完整翻譯追問的題目, 不至於掐頭去尾, 或是直接擋下。
另外, 相信粉絲也不陌生「莎莎姐」, 過去多場Super Junior的演唱會上她都扮演得恰如其分, 和李老師一樣, 2位都在工作場合中把自己縮到最小, 以不干擾訪談為前提, 稱職擔任翻譯的角色。 前陣子朴炯植來台,
跑日韓的記者大都會日韓文, 以韓文為例, 就算無法說得像翻譯那麼流利, 起碼聽力是沒問題的, 翻譯有沒有誤譯、漏譯, 其實很容易就知道, 同業常常在聯訪時眼神一交會, 就知道這場翻譯功力有沒有到位, 有的翻譯可能認為現場懂外文的人不多, 隨心所欲的挑著翻, 因此有時候藝人答非所問, 完全出在翻譯問題。
有個現象很奇特, 在台灣學日文的人非常多, 日文系比起韓文系更普遍, 但影劇工作場合中,日文能翻得到位的人相當稀少,有一次我訪問一位日本歌手,翻譯卻不懂歌手說的幾個外來語,也不知道該怎麼翻成中文,還向記者求救,當然我也只能回敬黑人問號;有個業界經典的案例廣為流傳,一位資深日本女歌手來台宣傳演唱會,翻譯功力有待加強就算了,最後竟和歌手自顧自地聊了開來,旁若無人。
現在,每場採訪開始前,我們總會搓搓手賭運氣,偷問一下今天翻譯是誰,若不是心目中的「好咖」,只能耳朵豎緊點自求多福了!
現在,每場採訪開始前,我們總會搓搓手賭運氣,偷問一下今天翻譯是誰,若不是心目中的「好咖」,只能耳朵豎緊點自求多福了!